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市春季气温总体较常年偏高,但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,温度变化幅度较大,各地要提前关注天气情况,提醒农户分期分批浸种催芽,利用“冷尾暖头”适时开展早稻播种育秧工作,已播地区要加强秧苗管理,保障春耕生产安全有序开展。
一、种子处理
选用适应性强、高产抗病、有植物检疫证的水稻品种,淘汰易感病、抗性差的品种,及时更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。浸种前抢晴晒种1~2天,清水选种除去空秕粒后,再选用咪鲜胺、氰烯菌酯等药剂浸种,干种子与药液量比一般为1:1.1~1.2,确保药液能浸没全部种子,采用间歇浸泡方式,浸种时间一般48~72小时。
二、秧苗管理
采用育秧移栽方式的,播种前可选用敌磺钠等药剂对床土或基质进行消毒。设施育秧要适时揭膜通风,合理控制温湿度,防止秧苗烂秧、生理性失水、白芽、青枯死苗和立枯病等情况发生,对发现立枯病的应立即选用噁霉灵等药剂进行防治,发现恶苗病的要及时拔除。秧苗栽插前2~3天,可选用三环唑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对秧田喷施“送嫁药”,减轻大田一代二化螟、稻瘟病等发生为害。在打好“送嫁药”的同时还可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加入适量速效肥料和生长调节剂,帮助秧苗快速恢复生长和分蘖。
三、耕沤灭螟
据前期调查全市二化螟越冬基数平均活虫数为1.73万条/亩,预计今年水稻二化螟仍将呈偏重发生态势,个别地区呈重发生态势,防治压力较大。各地要指导农户在二化螟化蛹高峰期(我市一般在4月上旬)翻耕待栽种田块,耕后灌水淹没稻桩,沤田5-7天,杀灭越冬代蛹和幼虫,降低田间虫源基数,排水前打捞出水口处浪渣带出田外集中销毁,减少杂草种子和纹枯病菌核数量。
推进农业绿色发展,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,倡议农药使用者自觉遵守